三星堆文化的命名得于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出土文物的内涵。
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约七公里的南兴镇和三星镇(乡)境内,分布范围为两镇(乡)七村七十二社,海拔高度为500~505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目前面积最大的古蜀遗址。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在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城在安装水车掏沟时发现一坑玉石器而始。1933年秋,在获得四川省教育厅的批准和发放执照后,由广汉县罗县长和华西大学的林铭钧先生以及在华西大学执教的外籍教师葛维汉、戴谦和等人组成了月亮湾考古发掘队,并于1934年春进行了首次发掘。
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初期,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教研室相继在三星堆遗址进行了调查和一次发掘。但每次调查所获的资料有限,因此对遗址的时代和文化内涵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其命名也不统一。如有将它命名为“广汉文化”的,有称其为中兴场“月亮湾遗址”的,也有叫它为“真武村”遗址的。其年代也不一致,有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有认为是西周的,也有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不过这些调查确实为三星堆的分布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并为三星堆的后期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自80年代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蜀人的房子、墓葬、灰坑、陶器、石器、玉器以及陶窑、玉石器的加工作坊和城墙等遗迹遗物,初步揭示了古蜀文化的面貌。弄清了古蜀文化的特征是以小平底陶罐、高圈足豆、鸟头把勺、高柄豆、圈足盘为基本典型器物,正式将该遗址定名为“三星堆文化”,确立了三星堆遗址时代的上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并初步把三星堆文化分为四期:
第一期,其时代大致距今4900—4070年,出土文物主要有陶平底器、宽沿器、镂孔圈足豆、喇叭形器、陶缸、花边口沿的炊器和极少量的小平底陶罐等。
第二期,其时代大致距今4070—3600年。出土文物主要有喇叭形大口罐、高柄豆、孤、陶酒瓶、陶、圈足盘、陶杯等。
第三期,其时代距今约3600—3300年左右。出土的主要器物有鸟头把勺、宽沿三足形炊器、陶壶、长颈壶以及大量的酒器等。
第四期,其时代距今约3300—2900年。出土器物主要有尖底陶罐、高圈足陶罐等。
在80年代的三星堆发掘工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
一号祭祀坑发现于1986年7月18日,坑长450—464厘米、宽330—348厘米、深146—164厘米,出土文物有青铜器178件、玉石礼器199件、陶器39件、金器4件、骨器10片、象牙13根。
二号祭祀坑发现于1986年8月16日,坑长530厘米、宽220—230厘米、深140—168厘米。出土文物有青铜器735件、玉器486件、绿松石3件、石器15件、金器61件(片)、象牙器残片4片、象牙珠120颗、象牙67根、海贝4600余枚。
从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器物种类而言,青铜器有与真人大小相当的铜头像、大面具、小面具等。玉器有戈、剑等。金器有面罩、树叶等。石器有斧、锛等。
在这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青铜人物造像和各种各样的青铜面具及金杖等。青铜人物中要数高260.8厘米的大立人像最具代表性,可以说它是集古蜀王国的政治、宗教于一身的领袖人物,既是一国之君王,又是一个群巫之长。
在出土的青铜面具中,要数纵目人面像最具特色,他的造型为“人面、蛇身、直目”,体现了古蜀人对其祖宗神的崇拜。
另在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头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更是体现了古蜀王国的神秘色彩,他是人,是神,还是巫?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988—1989年,四川省的文物工作者又对三星堆遗址的城墙进行了解剖发掘,得知城墙的筑造是由主城墙、内墙、外墙三大部分组成。主体城墙平行夯筑,侧墙斜行分层夯筑,夯层厚12—20厘米。在主墙内还发现6排一组的未经烧过的“土砖坯”垒砌的墙心。土坯约为正方形,长宽各在30—40厘米之间,厚约15—20厘米。这种土坯在3000多年前运用在城墙中,在中国的考古史中是极其少见的。在城墙的外侧还发现有深2.8米的壕沟。
1990年以后,在三星堆遗址西城墙外约100米的仁胜村发掘出距今4100年以前的墓葬28座,其中还有一座“人牲坑”和“牺牲坑”。在这次的发掘中发现了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相似的玉凿和玉琮,说明了三星堆文化在3000多年前与4000年之间不仅与中原文化有往来,且与长江下游的古代文明有文化的交往。
三星堆仁胜村墓葬、“人牲坑”、“牺牲坑”的发现和月亮湾古城墙的发现,是继1986年两个大型祭祀坑发现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月亮湾古城墙的发现将有助于对三星堆蜀国古城的全面认识,说明了三星堆古城是由内城和外城构成。城址的东、南、西三面的夯土城墙是外郭墙,在这个范围内是郭城。东城墙长约1800米,现存高度4~5米,南城墙现长1000余米,现存高度1~2米,西城墙长600余米,现存高度4~6米。不论是郭城还是城中之城,在城墙外侧,均有宽20~40米的壕沟。遗址北面有鸭子河作为天然屏障,南面有马牧河穿城而过,使三星堆古城组成了城郭与河流相结合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早期蜀国都城。
通过近十年的古蜀文化的探索,目前已知三星堆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四川省的雅安、德阳、南充、成都以及长江中游的三峡、湖北省的宜昌等地。但较为集中的是在成都平原,这里不仅发现有众多的古蜀人的遗迹遗物,更重要的是在成都平原发现了城址群,他们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成都平原的新津、双流、郫县、崇州、都江堰等市、县。这些城址的城墙及形状、城内的房屋建筑技术都与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城墙和房屋的建筑结构一样,城址的时代大多在距今4100年至3500年左右,说明了古蜀文化在距今3000多年至4000多年前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2000年12月,四川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又开始了新的发掘,目前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之中,相信一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